园区简介
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是1995年经襄樊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开发鱼梁洲时成立的。1999年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。一、地理环境:鱼梁洲南北长10.65KM,东西宽5.30KM,洲体面积26.50KM2(吴淞系:61.5M水面时)。洲地面最高点高程为69.60M,位于64.0M以上的面积为13.25KM2。按规划要求以路代堤,64米以上面积可达20平方公里。在汉代以前,襄阳城东门外统称鱼梁洲,是一块三面环水,一面依山的半岛,至唐时,现在的鱼梁洲在枯水期仍与今天的鱼梁坪相连,因此,襄樊港口、码头一直设在樊城至张湾、东津一线。1958年因修汉丹铁路,在鱼梁坪与鱼梁洲间低洼区域大量采挖卵石,形成低“槽”,加之樊城迎旭门码头加固和延伸,江水期沿槽走水,形成河道“自然取直”,主流改道,使鱼梁洲与鱼梁坪断然分离,成为汉江中大形洲岛。由于河道自然取直,原沿樊城、张湾及东津间的主航道泥沙淤积,变成支流。鱼梁洲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。年均气温15.8ْ,全年气温大于10ْ的日数为231.7天;无霜期为226.5天;一年中7月份最热,月均气温为27.9ْ左右,元月份最冷,月均气温2.6ْ左右;极端最高气温42.5ْ,极端最低气温-14.8ْ,全年日最高气温≥37.0ْ的日数仅为6日;≥40.0ْ的高温天气约三年一遇。年均降水量为870毫米左右,≥5.0毫米的降水量日数为44天,≥50毫米的降水日数为年平均2日。由于鱼梁洲四面环水,地面平坦,气温变化具有海洋性气候性。鱼梁洲土质为砂卵石和淤泥土相叠压而成,基岩上部为泥灰岩,经迎旭门旅游桥桥址钻探表明,基岩层基本上无溶没发育。二、历史沿革:据《襄阳府志》载:“鱼梁、亦槎头,在岘津上水落时洲人摄竹木为梁,以捕鱼”。故取鱼梁洲之名,此洲历经变迁,曾有许多不同的称呼。如:鱼梁洲、月洲、孤屿(局部)、玉娘洲、大河洲、无粮洲、大沙洲、无浪洲等。1981年,经地名标准化处理,才恢复其原名。据《水经注·沔水》载:“沔水(汉水)中有鱼梁洲,为庞德公所居”。《襄阳县志》曾记载东汉时,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城东二十里(即鱼梁洲)建高台以养鹰,名曰:“呼鹰台”,又曰:“景升台”,喂养猎鹰,供其打猎、逍遥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不但在鱼梁洲上“踏雪寻梅乐逍遥”,还在其诗《夜归鹿门山歌》中描述了“鱼梁渡头争渡喧”的景象。在《与诸子登岘山》中感慨道:“水落鱼梁浅,天寒梦泽深”。在《登江中孤屿赠白去先生王迥》中触景生情,通过描写鱼梁洲美丽的景色,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罹的情意。唐代另一位诗人皇甫冉在《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》中亦赞叹鱼梁洲(月洲)是“汉之广兮中有洲,洲如月兮水环流”的得天独厚地理环境。著名诗人、文学家张九龄、王维、王昌龄、皮日休等足迹遍及鱼梁洲。宋咸淳四年,忽必烈派兵攻打襄阳,知道襄阳易守难攻,就围而不攻,控制水陆交通,断粮草,阻援兵。六至八年,在樊城迎旭门外汉水中鱼梁洲上筑实心台,训水军7万,造战船5000艘,与宋军鏖战争雄五年之久。三、鱼梁洲的现状与开发1965年前,汉江洪水肆虐,鱼梁洲沉睡千年无人问津,直到1965年丹江口蓄水发电后,洪水受到扼制,沙洲再没有被全淹没过。至此,洲边生产大队等始上洲种树、栽芭芽和开垦沙地“广种薄收”,但大部分洲地因土质恶劣而被闲置,洲上无定居人口。目前,洲之东部和南部经多年植树,已林木森森,大部分沙地逐渐补耕种,原来裸露的沙滩大部分被庄稼覆盖,基本上形成一个绿岛。原来飞沙袭击城市的景象得到控制,而且成为城市的“氧气库”和生态岛,市区气候得到调节,净化了环境。鱼梁洲除水稻不种以外,当地的农作物和蔬菜等在洲上均能种植,如夏收作物有大麦、小麦、油菜子、蚕豆等,秋季作物有花生、棉花、大豆、芝麻等。洲上乔木有白杨、加杨、水杉、重阳木、女贞等,果树有桃、梨、果等20余种。鱼梁洲上动物资源也很丰富,小型动物有兔、猫、蛇、刺猬等。目前,鱼梁洲上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开发本洲提供原始依据,今后在旅游资源开发上,加以利用、改造,适当引进,将对本岛的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,扩大和我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,为开发鱼梁洲提供了新的机遇。襄樊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四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鱼梁洲开发问题,一致认为,开发鱼梁洲是一件功在当代,利在长远的事业。唤醒沉睡千年的鱼梁洲,形成襄阳、樊城、东津和鱼梁洲之间的中心组团式规划,不仅有利于构造成襄樊大城市的框架,而且从整个城市规划角度也是可行的,它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,而且有利于第三产业的突破性发展,其开发的前景广阔、潜力极大。1995年,襄樊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开发鱼梁洲。1999年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。
园区优势
一、地理环境:鱼梁洲南北长10.65KM,东西宽5.30KM,洲体面积26.50KM2(吴淞系:61.5M水面时)。洲地面最高点高程为69.60M,位于64.0M以上的面积为13.25KM2。按规划要求以路代堤,64米以上面积可达20平方公里。在汉代以前,襄阳城东门外统称鱼梁洲,是一块三面环水,一面依山的半岛,至唐时,现在的鱼梁洲在枯水期仍与今天的鱼梁坪相连,因此,襄樊港口、码头一直设在樊城至张湾、东津一线。1958年因修汉丹铁路,在鱼梁坪与鱼梁洲间低洼区域大量采挖卵石,形成低“槽”,加之樊城迎旭门码头加固和延伸,江水期沿槽走水,形成河道“自然取直”,主流改道,使鱼梁洲与鱼梁坪断然分离,成为汉江中大形洲岛。由于河道自然取直,原沿樊城、张湾及东津间的主航道泥沙淤积,变成支流。鱼梁洲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。年均气温15.8ْ,全年气温大于10ْ的日数为231.7天;无霜期为226.5天;一年中7月份最热,月均气温为27.9ْ左右,元月份最冷,月均气温2.6ْ左右;极端最高气温42.5ْ,极端最低气温-14.8ْ,全年日最高气温≥37.0ْ的日数仅为6日;≥40.0ْ的高温天气约三年一遇。年均降水量为870毫米左右,≥5.0毫米的降水量日数为44天,≥50毫米的降水日数为年平均2日。由于鱼梁洲四面环水,地面平坦,气温变化具有海洋性气候性。鱼梁洲土质为砂卵石和淤泥土相叠压而成,基岩上部为泥灰岩,经迎旭门旅游桥桥址钻探表明,基岩层基本上无溶没发育。二、历史沿革:据《襄阳府志》载:“鱼梁、亦槎头,在岘津上水落时洲人摄竹木为梁,以捕鱼”。故取鱼梁洲之名,此洲历经变迁,曾有许多不同的称呼。如:鱼梁洲、月洲、孤屿(局部)、玉娘洲、大河洲、无粮洲、大沙洲、无浪洲等。1981年,经地名标准化处理,才恢复其原名。据《水经注·沔水》载:“沔水(汉水)中有鱼梁洲,为庞德公所居”。《襄阳县志》曾记载东汉时,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城东二十里(即鱼梁洲)建高台以养鹰,名曰:“呼鹰台”,又曰:“景升台”,喂养猎鹰,供其打猎、逍遥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不但在鱼梁洲上“踏雪寻梅乐逍遥”,还在其诗《夜归鹿门山歌》中描述了“鱼梁渡头争渡喧”的景象。在《与诸子登岘山》中感慨道:“水落鱼梁浅,天寒梦泽深”。在《登江中孤屿赠白去先生王迥》中触景生情,通过描写鱼梁洲美丽的景色,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罹的情意。唐代另一位诗人皇甫冉在《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》中亦赞叹鱼梁洲(月洲)是“汉之广兮中有洲,洲如月兮水环流”的得天独厚地理环境。著名诗人、文学家张九龄、王维、王昌龄、皮日休等足迹遍及鱼梁洲。宋咸淳四年,忽必烈派兵攻打襄阳,知道襄阳易守难攻,就围而不攻,控制水陆交通,断粮草,阻援兵。六至八年,在樊城迎旭门外汉水中鱼梁洲上筑实心台,训水军7万,造战船5000艘,与宋军鏖战争雄五年之久。三、鱼梁洲的现状与开发1965年前,汉江洪水肆虐,鱼梁洲沉睡千年无人问津,直到1965年丹江口蓄水发电后,洪水受到扼制,沙洲再没有被全淹没过。至此,洲边生产大队等始上洲种树、栽芭芽和开垦沙地“广种薄收”,但大部分洲地因土质恶劣而被闲置,洲上无定居人口。目前,洲之东部和南部经多年植树,已林木森森,大部分沙地逐渐补耕种,原来裸露的沙滩大部分被庄稼覆盖,基本上形成一个绿岛。原来飞沙袭击城市的景象得到控制,而且成为城市的“氧气库”和生态岛,市区气候得到调节,净化了环境。鱼梁洲除水稻不种以外,当地的农作物和蔬菜等在洲上均能种植,如夏收作物有大麦、小麦、油菜子、蚕豆等,秋季作物有花生、棉花、大豆、芝麻等。洲上乔木有白杨、加杨、水杉、重阳木、女贞等,果树有桃、梨、果等20余种。鱼梁洲上动物资源也很丰富,小型动物有兔、猫、蛇、刺猬等。目前,鱼梁洲上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开发本洲提供原始依据,今后在旅游资源开发上,加以利用、改造,适当引进,将对本岛的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,扩大和我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,为开发鱼梁洲提供了新的机遇。襄樊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四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鱼梁洲开发问题,一致认为,开发鱼梁洲是一件功在当代,利在长远的事业。唤醒沉睡千年的鱼梁洲,形成襄阳、樊城、东津和鱼梁洲之间的中心组团式规划,不仅有利于构造成襄樊大城市的框架,而且从整个城市规划角度也是可行的,它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,而且有利于第三产业的突破性发展,其开发的前景广阔、潜力极大。1995年,襄樊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开发鱼梁洲。1999年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。
园区图库